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熊宇平(中國人民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青年是社會中最有生氣、最有闖勁、最少保守思想的群體,蘊含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窮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青年,同時充分發揮青年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過程中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文化創新創造的交融互促、雙向賦能,既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是歷史賦予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重大任務。
中國青年始終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先鋒力量。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一代代有志青年在創造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中書寫了輝煌壯麗的篇章。近代以來,創造了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遭遇到文明難以賡續的深重危機,推動中華傳統文明轉型并構建與現代化相適應的文明形態,讓中華文明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青年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在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歷史關頭,青年一代最先覺醒,先進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最早在追求真理中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反對舊思想舊文化、倡導新思想新文化。正是以“新青年”命名的雜志最早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現代意義上的中國青年,正是伴隨著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伴隨著中華民族推進文明轉型并構建現代文明的過程而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中國人精神上從被動轉向主動,不僅代表了中國新的政治力量,也指明了中國新的文化前進方向,以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明基因,推動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從而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前途命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全面參與了中華民族文明轉型和現代文明建設,始終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時代新人要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是中華民族深入骨髓的文明基因,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構成了中華文明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中華民族舊邦新命的思想基石。各國的現代化道路既有一般規律,又植根于本國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資源。二戰以來,部分西方先發國家憑借強大國力和文化軟實力,建構出一套基于自身“結果”的現代化理論,將其作為所謂“普世標準”、“普世價值”,在世界各地推廣所謂“普世道路”,結果大多“一地雞毛”。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風景這邊獨好”。時代新人肩負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要在黨的領導下以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引領中華民族在世界各種文明和價值體系的激蕩共生中昂首闊步、行穩致遠,必須建立起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自覺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從獨一無二的、綿亙幾千年的中華文脈中尋找思想資源、汲取智慧力量,從而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根基,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成為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更加自信自覺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引領時代新人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青春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新的表現形式,是為新征程創造獨特民族精神標識的必要基礎,是賡續文明的重要責任,更是時代新人建功立業的主戰場。要打牢文化自信之基。文化自信是文化創新創造的基礎,自信才能具有昂揚向上的主基調,才能奏響緊扣時代的最強音。缺乏自信則往往導致文化的俗化、矮化,甚至使一些文化糟粕沉渣泛起、死灰復燃。必須旗幟鮮明反對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不斷提升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認識,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要涵養開放包容之廣。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推動文化創新創造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文化只有在交流碰撞中才能發展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融通中外、貫通古今中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要堅持守正創新之要。既要守牢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牢“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牢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又要進一步處理好形式與內容、傳統與當下、歷史與未來的辯證關系,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譜寫好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