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余玉秀(三亞學院外國語學院)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變得日益頻繁,翻譯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在促進不同文化相互理解與合作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為更好地提高翻譯質量和效果,探討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適應與轉換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適應是在跨文化翻譯中翻譯者對源語和目標語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習俗等有深入的了解,能夠根據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和期望進行翻譯。這要求翻譯者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敏銳地感知和理解文化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做出相應調整。轉換策略是在跨文化翻譯中,為使譯文在目標語文化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翻譯者采用一些具體的方法來處理文化因素。運用文化適應與轉換策略,可以為跨文化翻譯者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和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文化差異,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推動跨文化交流與合作。
深入了解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
在跨文化翻譯中,文化適應和轉換是相輔相成的。在了解源語的基礎上,翻譯者應充分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和期望,并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轉換。首先,對于文化適應來說,翻譯者需要深入了解源語和目標語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其次,對于文化轉換來說,翻譯者要采用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來處理文化因素,將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轉換為更接近目標語文化的表達方式或者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因素,以展示源語言的特色和差異。在處理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誤解時,翻譯者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源語和目標語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習俗和傳統,準確把握其中的異同。翻譯者通過仔細分析文本所處的語境,包括主題、受眾和使用場合等,選擇更符合目標文化的表達方式,避免產生誤解。當遇到無法直接對應的目標文化元素時,適當的注釋和解釋可以幫助目標語讀者理解原文的文化內涵。在實現有效的英漢翻譯中,文化適應與轉換策略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因為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更因為它們背后承載的文化內涵、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往往會給譯者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翻譯者需要掌握相應文化的適應與轉換策略。這些策略不僅能夠幫助翻譯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意義,也能夠指導翻譯者在譯文中準確地傳達這些信息,以確保翻譯的質量和準確性。
在進行跨文化翻譯之前,要深入了解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包括兩種文化的歷史、傳統、價值觀、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通過閱讀相關的文化作品,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交流方式,與母語者進行交流等途徑,能夠更好地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只有深入了解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才能在翻譯過程中準確地傳達文化信息,避免產生誤解或不適當的表達。
要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和翻譯目的,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直譯是一種直接將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譯成目標語言的方法,適用于一些具有明確文化內涵的詞匯或表達方式。意譯則更注重傳達原文的意思,而不拘泥于字面翻譯,適用于一些文化背景較為復雜或難以直接翻譯的內容。音譯是將原文中的專有名詞或特定詞匯按照其發音翻譯成目標語言的方法,適用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名稱或術語。此外,還有直譯加注、文內解釋等方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在選擇翻譯策略時,需要考慮文本的目的、受眾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
注重文化信息傳遞
在跨文化翻譯中,要時刻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文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的詞匯、習語、隱喻、典故等,反映了語言文化的特征。為了準確傳遞文化信息,翻譯者需要深入地了解源文化和目標文化,在翻譯過程中注意文化轉換的處理。例如,對于一些具有濃厚文化內涵的詞匯或表達方式,要采用意譯或增加注解的方式進行解釋,幫助目標語讀者理解其文化背景和含義。
注重培養翻譯者的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是指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的認知和理解。這包括對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的認知和尊重。通過培養跨文化意識,翻譯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之間的差異,并在翻譯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轉換。
無論是源語言還是目標語言,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是跨文化翻譯的基礎。為了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思,翻譯者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準確掌握詞匯、語法、修辭等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清晰、準確、流暢的語言進行翻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練習來實現,包括閱讀大量的原文材料、參與語言交流活動、進行寫作練習等。這些方法在處理漢語與英語互譯中的文化因素時非常實用,能夠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效交流。跨文化翻譯者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關注和學習新的文化知識和語言表達方式。同時,注意總結翻譯實踐經驗,分析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從中吸取教訓并不斷改進翻譯技巧和策略。在英語和漢語的跨文化翻譯中,要關注文化差異,以免產生誤解。首先,顏色在不同文化中的含義可能大相徑庭。例如,在中國紅色象征著吉祥和繁榮,但在西方紅色可能被視為危險或警告的標志。針對動物的含義同樣具有文化特異性。龍在中國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征,在西方被視為邪惡的象征。關于數字的吉兇含義也有所不同。此外,飲食和禮儀規范也是容易產生誤解的領域。例如,中國人喜歡吃雞爪和鴨掌,但在西方這些食物可能不受歡迎。在中國,年輕人在長輩或上級在場時通常不會先動筷子吃飯,而在西方可能沒有這樣的規定。因此,在進行跨文化翻譯時,要深入了解源語和目標語的文化,避免產生誤解或不得當的翻譯。
提高譯文可接受性
為了實現更準確、流暢的跨文化交流,還要深入研究不同語言與文化的特點,結合文化背景進行直譯、意譯或直譯與意譯兼用。在這一過程中,文化適應與運用轉換策略對于確保信息準確傳達、促進文化理解以及避免文化沖突起著關鍵作用。直譯是一種盡可能保留原文形式和內容的翻譯方法,適用于文化內涵相對穩定的文本。意譯更注重傳達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在意譯中,翻譯者可以根據目標語文化的習慣和表達方式對譯文作出調整,確保其流暢性和易理解性。此外,要綜合運用各種翻譯方式,將源語文化的元素轉化為目標語文化中更為熟悉和易懂的元素,或者保留一定源語文化中的某些特色和差異,讓讀者體會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獨特性。通過上述策略,翻譯者可以使譯文更貼近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從而提高譯文的可接受性。
綜上所述,在跨文化翻譯中,文化的適應與轉換至關重要。翻譯者必須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深入了解源語和目標語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并在翻譯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轉換。通過對源語和目標語文化的深入了解,靈活運用翻譯策略,有效地進行文化的適應與轉換,能夠更好地實現跨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廳“產教融合視域下的翻譯實踐教學路徑研究”(Hnjg2023-11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