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于家琦(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所長,天津市輿情研究中心主任)
溯歷史源頭才能理解現實世界,有文明互鑒才能實現共同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文化遺產是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推動文明平等交流互學互鑒的寶貴資源。保護傳承文化遺產,要以全球文明倡議為引領,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一、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在人類歷史的漫長進程中,世界各民族創造了具有自身特點的文明。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是人類文明多元發展的重要成果,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我們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要以敬畏之心共同保護文化遺產,以遼闊胸襟共同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
對文化遺產要按照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精心守護好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脈,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著力構建保護體系,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形成大保護格局;健全保護機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體制改革,形成工作合力;完善保護機制,保留歷史原貌,加強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城鄉規劃建設要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突出地方特色、不大拆大建,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推進文物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立法修法,夯實法治保障。健全文物安全長效機制,著力防范法人違法、盜竊盜掘、火災事故三大風險,保持嚴厲打擊文物犯罪的高壓態勢。要加大督察力度、堵住監管漏洞,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文化遺產。
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創新,推動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我們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創新的優秀資源,要辯證取舍、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切實把文化遺產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對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改造、創新性發展,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文化遺產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運用數字技術整合各類文化遺產資源,如用AI算法實現文物復原、以裸眼3D還原考古“方艙”等,通過“科技+文化遺產” 對中華文明進行時代化、多元化表達。要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文化遺產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文化遺產領域基礎研究,圍繞保護利用重大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突破一批關鍵裝備、器件、軟件系統及專用材料,在文物修復、安全防護、災害風險防控和考古等重點領域加快成果轉化及應用示范。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將文化遺產資源融入國民教育、融入生產生活,讓更多的人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踐行者。
三、倡導弘揚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文化遺產融通中外
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有不同認識,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和平與發展是共同事業,公平與正義是共同理想,民主與自由是共同追求。全球文明倡議從全人類共同福祉出發,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立足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讓世界更好認同中國的角度來認識。
讓中國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精神文化寶庫中的珍品、成為觀察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通過文化遺產保護來表達中國對當今世界文明問題的態度和看法,展示當代中國人的世界觀、文明觀、文化觀、價值觀。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圍繞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聚焦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文明起源、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等關鍵問題攻關,為更好認識和認同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提供新材料、新證據和新成果。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四、倡導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推動文化遺產國際合作
不同文明之間的合作交融,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指引,是推動人類社會演進的重要動力。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文化遺產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通過積極開展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有力地促進民心相通、增信釋疑。
要秉持開放包容理念,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成員國等在古代文明研究、聯合考古、古跡修復、博物館交流等方面的務實合作。圍繞建交年、文化和旅游年等重要節點,實施相關配套文物展覽。健全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機制,推進專業機構建設。加強基礎性調查研究,強化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推動回歸文物藝術品展示利用與成果出版。推進與相關國家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政府間協議商簽與落實。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培育人才、推廣標準、普及知識、提供國際支援等各項事務,進一步提高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的話語權。同各國攜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交流,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傳播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中華文明觀,為保護人類文明精華作出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