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代玉啟(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夯實新時代思政課的文化根基,歸根結底就是要增強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青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主體,只有青年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中、革命文化的傳承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中不斷生成的。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思政課建設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以“力量根基”定位三種文化形態之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的鮮明導向。
新時代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
思政課兼具政治屬性與文化屬性的雙重特點。政治屬性是思政課建設的核心與靈魂,思政課的關鍵在于“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突出“講政治”的根本目標,努力讓學生成為舉社會主義旗幟、走社會主義道路、固社會主義政權的新時代先鋒力量。文化屬性是辦好思政課的根基與源泉,思政課的生命力和鮮活度在于文化的賦能與滋養。文化屬性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要高度重視文化在思政課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充分認識和挖掘思政課的文化屬性,不斷推動文化資源與思政課建設的深度融合。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思政課建設注入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推動思政教育開新局謀新篇,使思政課鮮明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韻味日益凸顯。
思政課是思想文化交流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講出文化味兒能夠增強思政課的歷史縱深感。通過深入挖掘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要義,可以幫助學生厘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脈絡,引導學生以歷史視角思考現實問題,更深刻地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所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講出文化味兒能夠增強思政課的文化感召力。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過講述文化故事、展示文化成果、傳播文化精神,可以激發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文化作為精神紐帶,還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提升學生的獲得感。
新時代思政課文化根基的三個層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思政課固本鑄魂的基礎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只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方能有效引導學生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與獨特優勢。
革命文化是新時代思政課激揚斗志的奮進力量。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長期革命歷程中鍛造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蘊藏著“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的基因密碼,更標定“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方向路標。革命文化有別于其他文化的根本點在于中國革命鋪就的紅色底色。思政課要啟智潤心,更要激揚斗志。通過講述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牢記初心”的本意,不忘“所由出,知何往”,激勵他們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支撐力量。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指為適應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科學技術為動力,以民族文化和革命文化為基礎,以國際文化為補充,結合社會發展需求而形成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形態。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民群眾需求的不斷增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吸納新元素,呈現出轉化創新、和諧發展的發展樣態。在思政課教學中,要及時跟進融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推動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講深講透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政策、政績和政務。
夯實新時代思政課文化根基的著力點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文化素養。思政課教師應先學、先懂、先用,只有思政課教師首先具備對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熱愛,才能在思政課堂上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以生動的語言和實例,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文化形態,將文化的韻味與力量傳遞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讓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
提升思政課教學設計的文化韻味。在理念融入方面,要將文化理念融入思政課建設全過程,將文化特性體現在思政課教學設計全鏈條,將文化特質釋放到思政課教學實踐全領域。在內容融入方面,應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在方法融入方面,多用善用具有文化元素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藝術館、歷史遺址等,讓學生親身感受文化的厚重與魅力;引導學生對比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安排學生進行文化項目式學習等。在氣象融入方面,區別于舊有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思政課在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雙向互動中得以呈現出新氣象,構成推動思政課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擴展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文化維度。通過設置專題教學、剖析典型案例、探究新問題以及多維對比分析等,可以有效擴展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文化維度。一是設置專題教學,圍繞“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新的文化使命”“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文化議題進行選題與準備,再通過理論框架構建、歷史背景分析、現實應用討論等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系統地構建起對專題內容的全面理解。二是剖析典型案例,選擇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典型案例進行教學,如歷史事件、人物事跡、文學作品、社會現象等。通過案例剖析,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文化的具體表現和影響,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鑒賞能力。三是探究新問題,隨著現代社會加速變化,新的文化問題漸次浮出水面,如網絡文化、青年亞文化等社會文化形態。通過探究新的文化問題,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提升青年學生對錯誤思潮的鑒別能力。四是多維對比分析,通過對比不同制度文化、不同歷史時期的相同或相似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化的差異性和共性,增強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引導學生在理性思辨中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夯實新時代思政課的文化根基,歸根結底就是要增強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青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主體,只有青年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中、革命文化的傳承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中不斷生成的。不斷整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資源,方能厚植增強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根基,將文化自信融入青年學子的精神氣質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砥礪奮進的品格,讓青年在擔當新的文化使命中綻放青春風采。
【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全社會參與‘大思政課’建設機制研究”(23JDSZKZ0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