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吳玉龍(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強大發展動能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關鍵著力點。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語言是從勞動中并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是人們進行交流溝通和生產實踐的重要工具,對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智能語言服務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借助大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語音識別等技術,理解、模擬與應用人類的語言能力,完成對語言內容的智能化生成和處理,不僅有助于更好實現信息轉化、知識轉移、文化傳播等目標,還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整個產業生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正逐步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智能語言服務通過提升勞動者的語言素養與語言能力,激活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體力量。生產力的實質是人的能力,勞動者的能力和素質的高質量發展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在勞動者的能力發展體系中,語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語言服務形成了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工作模式和作業方式,極大提高了語言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效率,為勞動者進行語言學習、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優質的內容供給。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智能語言服務還可以為勞動者制定個性化的語言學習計劃、學習方案,并通過自動翻譯、自動查詢和應答服務等功能,及時解答語言學習中的疑難和困惑,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個性化的語言學習服務,從而有效提升勞動者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勞動者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的提升,能夠增加在學習復雜技能方面的潛在優勢,提高對新技術、新產業、新設備的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尋找職業、選擇職業并勝任職業。同時,智能語言服務還能幫助勞動者有效閱讀和理解各種新聞和文化資訊,啟迪創新思維,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勞動者素養、增強勞動能力。此外,智能語言服務也將進一步打破語言壁壘和語言障礙,促進不同地域、民族和國家的溝通交流,拓寬人才發揮作用的空間。
智能語言服務通過推動科技的進步與革新,強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支撐。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速實現更多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高效轉化。實際上,智能語言服務的出現和發展有賴于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發展的同時,也為實現更快速、更頻繁的科技進步與創新提供了助力。在智能語言服務的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從海量數據中學習語言的復雜規則和模式,還要高效、準確地理解并處理海量文本和語音信息,在語義理解、情感分析、對話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這迫切需要實現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語音識別等技術的優化升級。這些技術的革新和進步不僅可以提升智能語言服務的水平,也為它們在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廣泛應用創造了前提。智能語言服務的廣泛應用,或許能夠有效助推智能技術的發展,建立起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的復雜系統,從而在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實現高效的語言理解和交流。同時,智能語言服務能夠使科技工作者準確把握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科技發展策略,快速利用語言數據要素開發設計新的科技產品,優化服務體驗,重塑科技的創新發展和使用方式,成為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智能語言服務通過創新生產要素配置,帶來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動力。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是其核心標志。提高生產資源配置效率,需要依托智能語言服務的發展。歷史和實踐證明,人類文明史上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很多都和語言相關。語言是聯結生產力諸要素之間的重要介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人類社會信息的存儲、傳播和轉換過程中,語言發展同科技進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顯著優勢在于促使構成生產力的各要素及其組合形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從而不斷提高生產資源配置效率。而在人們的生產實踐活動中,語言的不斷進步,有利于促進語言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以及通用語言的發展,方便人們的生產生活交往,進而帶來各種資源的流通匯聚,最終促進經濟發展和生產力進步。反之,語言不通或有語言隔閡,則會對人們的生產和交往活動產生嚴重限制,影響生產要素的匯聚。語言障礙一直是阻礙跨文化、跨國界交流的“一堵墻”。隨著智能語言服務的出現,這一壁壘將被逐步打破,全球范圍內的信息交流變得更加順暢無阻。一方面,智能語言服務能夠進一步促進語言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加快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無障礙溝通交流、推動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全方位“聯通”,極大拓展人們的交往和生產范圍。另一方面,智能語言服務還有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和透明度,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場渠道,使勞動、資本、數據等各類要素在生產、流通、交換、消費等領域的傳播速度和配置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同時,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革命性變革,也將進一步引發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的優化升級。聚焦智能語言服務本身而言,隨著生產要素不斷整合優化,高質量語言產品和語言服務層出不窮,不僅能夠有力推動傳統語言服務產業的結構優化和轉型,還將孕育和產生新的語言服務產業形態,從而更好滿足人們的幸福美好生活需要。
立足當下,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智能語言服務將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市場規模也將持續擴大,逐步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立足新時代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趨勢與新要求,要通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攻關、優化學校學科設置、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防范數據風險、健全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等有效舉措,推動智能語言服務的內涵升級與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語言服務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