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秦立興
空港地面設備是用于航空地勤服務和運營的各種設備與車輛。在保障飛機安全起落、航班順利運營、旅客安全進出港、貨物高效運輸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民航四型機場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空港地面設備制造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90年代前,我國空港地面設備主要依賴進口。當時,國內僅有少數國產品牌生產一些低附加值產品,如102廠的飛機客梯車、無錫錫梅的飛機清污水車、威海廣泰的飛機電源車等。此后,依托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和民航業的快速發展,經過30多年的技術創新與不懈追趕,中國空港地面設備行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低附加值邁向高附加值,形成了覆蓋機場六大作業面的完整產品型譜。據統計,2023年,國產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增市場占有率已上升到87.5%,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降至不足15%。市場形勢發生逆轉,中國空港地面設備行業打破國外壟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如今,我國大力推進制造強國戰略,引導企業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打造新質生產力,國內設備制造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以國內空港地面設備行業龍頭企業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海廣泰)為例,近年來,威海廣泰通過推行標準化、模塊化、精細化設計與智能制造,實現集中下料、集中噴涂,成功打造集約化、規?;难b備制造平臺,初步解決了空港地面設備難以批量生產的難題,產品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產品質量顯著提升。
當前,在全球各國致力于節能減排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國空港地面設備電動化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中國早在2004年頒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就開始鼓勵發展電動汽車,此后一系列關于電動汽車產業化的戰略布局和政策推動,如《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一段時間以來,國家以電動汽車為核心,推動電池、電機、充電設施、智能交通技術蓬勃發展,逐步形成核心部件完備的產業鏈,電動化產業配套能力大幅提升,涌現出一批知名配套廠商。在民航領域,2018年和2020年,中國民用航空局分別印發民航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促使中國空港地面設備行業邁進全面電動化時代。依托我國強大的電動化產業配套能力,行業開始蓬勃發展,突破技術瓶頸,快速形成完整的電動產品型譜,研制出一批世界領先的電動化國產裝備,助力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電動化產品具有諸多優勢:一是使用更安全。電動化設備結構相對簡單,更易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產品一致性更好,設備運行可靠性更高,事故發生率更低。近年來國內智能化技術迅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設備安全性。例如,最新研發的智能化輔助靠機系統,能有效提高設備靠機作業安全性,降低勞動強度;智能化車聯網系統,可使設備管理人員實時監控設備狀態,為設備在機場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二是操作更便捷。更好的人機工程設計,有效提升了操作人員使用設備的舒適度;車輛行駛無級變速,相比燃油車輛大大降低了駕駛難度;可視化智能化操控,提高了操作便利性。三是改進傳統作業模式,保障效率更高。例如,威海廣泰最新研發的飛機電動除冰車,改變了機場傳統除冰作業模式,提高了飛機除冰作業效率;機場空側換電技術,改變了機場電動地面設備的補電模式,大幅縮短充電時間,提高有效作業時間;最新開發的無人轉運車,實現了“7×24小時全天候”無人化物流運輸作業。四是運行成本更經濟。電動化設備結構簡單,大大降低了維護保養、檢修維修的復雜度和成本;電動能源比燃油動力更省錢環保,例如威海廣泰生產的電動集裝箱貨物裝載機,相比燃油設備,不僅大幅提升續航能力,提高能量轉換效率,而且能源消耗成本大幅降低。以香港機場為例,單臺設備一年使用成本比燃油產品節省約10萬元。
截至目前,包括35噸電動集裝箱貨物裝載機、電動無人轉運車、電動飛機除冰車等多種中國空港地面設備,在產品的功能性創新研發方面接連填補了行業空白。中國空港地面設備行業借助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實現了換道超車,開啟了立足中國、飛向世界的新征程。尤其是電動化產品,因其在國內市場得到充分驗證,成為國內企業海外市場拓展的有力武器。以威海廣泰為例,2024年空港地面設備出口金額達10億元,是2年前的7.7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向全球100余個國家出口超一萬臺空港地面設備。中國已從30年前空港地面設備的全面輸入國,轉變為全系列產品的輸出國,并向輸出系統性解決方案方向進一步轉變。例如,2024年,威海廣泰面向英國盧頓機場提供了針對老舊機場電動化改造的全面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機場電動化改造基礎建設投入成本,被全球知名地服公司TCR總部作為電動化改造的案例進行推廣。
30余年發展歷程中,在中國民用航空局政策指引下,中國空港地面設備行業持續打造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高技術體現在從仿形設計到自主創新;高效能體現在從作坊生產到高端制造平臺;高質量體現在從燃油動力到綠色新能源。
展望未來,中國空港地面設備將在設備電動化良好發展勢頭基礎上,進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全面發展,從綠色設備邁向智慧設備,更好地服務低空經濟和智慧機場建設。例如,輔助防碰撞系統,已廣泛應用于飛機集裝箱貨物裝載、行李傳送等場景;智能化車聯網系統已在全系電動空港地面設備上廣泛應用;無人轉運車已在鄂州機場試用;依據民航標準研發的無人駕駛登機橋,正在開展無人駕駛功能測試及驗證工作。這些都將成為民航智慧機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技術的發展與迭代,已初現端倪。
我們相信,在《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具體指導下,中國空港地面設備行業的發展和智慧機場建設,通過持續打造新質生產力,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不僅能在設備電動化上實現換道超車,更能在設備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引領世界,為世界空港地面設備及民航業健康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秦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