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魏星星(銅仁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
產教融合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典型特征,其體系構建既是本體論命題,又是認識論命題,還是方法論命題。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從本體論看,需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從認識論看,需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從方法論看,需要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一是本體論維度。本體論是探討事物本源和質的規定性的哲學學說,代表事物的最真實性和根本價值向度,是決定事物存在的基本依據,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重復性的特征,是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的本性所在。從不可替代性角度看,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是不可替代的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論的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打破了教育與產業間的壁壘,重塑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范式,以培養既懂理論又擅實踐的新時代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追求,在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推進職業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不可重復性角度看,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是無法復制的職業教育類型特征論的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是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主體,行業、市場等諸多關涉方的深度融合,具有跨界性、整合性和重構性的類型特征,其職業資格完整性鮮明,是任何非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所無法復制和重復的。因此,就本體論而言,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核心就是要厘清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類型定位和本性特征。
二是認識論維度。認識論是探討人類認識的起點、過程性問題、結果性價值等邏輯相統一的哲學學說,是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石所在。從起點邏輯看,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以“領域論”邏輯為起點。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不僅關涉職業教育學這門學科的學科屬性,更關涉諸多學科跨界的參與性;不僅是職業學科的簡單參與,更是諸多學科領域間的互動。從過程性問題邏輯看,政策供給問題、治理體系問題、資源投入問題、實施有效性問題、市場精準對接問題、質量監控與評估問題等宏觀問題,“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校熱企冷”等微觀問題,都是在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從結果性價值邏輯看,面向職業教育新發展階段,以產教融合新要求為背景,以提質創優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為主線,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僅能激發現代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還能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從而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因此,就認識論而言,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關鍵就是要以跨學科領域為起點,以價值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實現起點邏輯、過程性問題邏輯和結果性價值邏輯的統一。
三是方法論維度。方法論是研究方法何謂和何為的哲學學說,不僅是科學成熟的指標顯示,還是科學發展根本前提的顯現,科學的方法論是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方法命脈。從宏觀角度看,產教融合是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的協調融合;從微觀角度看,產教融合是行業、企業生產過程與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對接融合。因此,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可遵循如下路徑。在宏觀融合層面,就頂層設計而言,國家需充分整合政府、院校、行業、企業、機構等參與方資源,擘畫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新圖景;就政策引領而言,需以綱領性文件為引領,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新要求為著力方向,樹立產學合作、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體系新觀;就平臺搭建而言,可通過搭建模擬仿真實訓平臺、技術研發平臺、資源共享平臺、交流合作平臺,借鑒學習型工廠模式,搭建多元主體共享、共贏的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生態平臺;就共同體發力而言,可發揮市域產教聯合體、市域產教聯合園等產教共同體力量,以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現場工程師、訂單班等培養方式,與院校、產業、政府及機構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協同合作的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戰略聯盟。在微觀融合層面,就課程重構而言,可以行動為導向,根據職業、專業的典型工作過程和產教融合特點,院校、行業、企業協同重構學科知識,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就教學創新而言,可通過校企“雙元育人”的聯盟模式、校企融合的研修模式、校企融合成果轉化的育人模式,開發基于行動導向的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教學模式;就學校參與而言,堅持產業需求與教育目標相統一,企業師傅走出企業去學校開展實踐教學,學校教師走出學校去企業積累實踐經驗,學生依托校企共建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際參與生產操作,以實現理論與實操的經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