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如(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求是》雜志近期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文章指出,要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大國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已成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
成果轉化尚存梗阻
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系統性活動,覆蓋從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最后到發展新產業的全過程。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其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即最后一個環節:發展新產業的活動)依然存在梗阻,科技創新對新質生產力發展還未起到充分的支撐作用。
一是成果轉化政策銜接協調不夠、落實機制還不健全。科技部門鼓勵科研院所創辦科技企業,但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對創辦企業的監管要求越來越嚴,科研院所對創辦企業存在看不準、不敢干、有顧慮的情況。針對國企成立初創公司的支撐保障機制不完善。在國家有明確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前提下,一些國企仍存在不敢用、不想用、不會用的情況,守成觀望態度大于探索創新態度。根據我國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相關規定,可以從事業收入中提取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但由于缺乏明確的實施方案,使得執行難度較大。此外,科研人員兼職離崗創業相關政策的落實機制尚不健全,影響實際執行。
二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導向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高校長期存在“從書本中來,到論文中去”的固化模式,科研院所普遍將獲得專利等作為成果驗收指標之一,對成果應用情況考核權重不高,企業在轉化相關成果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熟化或者二次開發,存在成本高、難以規模化生產等現實問題。校企產學研合作多以協議式、點狀式合作為主,部分企業為加快研發進程,將需求拆解成多個點狀問題分別與不同高校合作,缺乏系統、長期、多元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三是成果評估定價、權利歸屬、收益分配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按照事業單位國資管理制度規定,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屬于國有資產,在實際的評估定價中存在一定困難,定價高降低金融機構投資意愿,定價低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對持有的職務科技成果享有處置權、收益權,但調研中發現由于缺乏相關細則指導和機制保障,該權益仍存在落實困境,如作價入股后的責任風險缺乏機制保障,部分單位因擔心面臨股權貶值的追責風險,而對轉化持保守態度;收益分配缺乏細則指導,單位內部分配比例不明確,存在行政干預現象,且不同單位的收益分配自主權也存在差異。
四是市場化、專業化成果轉化服務生態不完善。調研中發現,科研院所的技術和產品宣傳主要是通過展覽、活動等傳統方式,服務機構的介入與支撐不夠。2023年,僅有26.5%的高校、科研院所自建了技術轉移機構。全國26家重點技術(產權)交易機構大多是本地化服務,難以匹配全國范圍的轉化需求。同時,我國技術經理人隊伍培育機制尚不完善,缺乏明確的職稱晉升通道和職業發展前景。2022年,385家國家技術轉移機構中,專職從事技術轉移人員占比不到20%,獲得技術經理人資格的人員占比僅8.9%。支撐科技成果市場化的金融生態尚未建立,適應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貸服務和產品體系尚未建立,科技保險、科技債務等新型科技融資產品缺乏。
多方協同提升轉化質效
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梗阻問題是一項復雜且具有挑戰的工作,需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共同努力,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快形成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格局,提升轉化質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第一,加強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政策體系。依托科技創新政策取向一致性審查評估,加強“立、改、廢、釋”工作,統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與科技、金融、財政、人才、產業等相關政策的銜接協同,重點強化主體功能銜接、改革政策落實、配套政策完善等環節的統籌執行,讓創新主體從“有得轉、有權轉”向“愿意轉、轉得順”轉變。進一步細化成果轉化過程中知識產權評估定價、收益分配等工作指導文件,解決轉化主體后顧之憂。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擴大試點范圍,建立重大項目成果、重點產品的政府訂購首購機制,完善邀請招標、直接采購等多元化模式。
第二,強化產業需求導向的有組織科研,構建高校創新與產業需求緊密聯動的創新生態。引導高校圍繞國家需要和產業需求,凝練項目選題,組織開展研究。鼓勵高校把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瞄準產業需求,校企協同推進科研、測試、生產。加快建立企業牽頭的產學研用創新機制,推廣“企業點菜—高校、科研院所做菜”等多元化組織模式。鼓勵國企、領軍企業開放應用場景,支持企業牽頭實施場景驅動的重大科研任務,推動技術研發應用一體化。
第三,持續探索多樣化的賦權轉化模式,加快推廣并研究形成長效機制。落實好有關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產單列管理的政策要求,深入總結凝練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改革探索經驗,形成更加符合科研和市場規律的資產管理考核機制。持續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促進團隊創業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場景驅動、跨區域轉移的成果轉化示范應用,探索重大科研成果轉化新機制。結合正在研究制定的科研院所改革方案,將科研人員帶著成果創業或通過成果交易獲得的收益,納入科研人員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擴大轉化收益分配自主權。
第四,增強技術轉移機構市場化、專業化水平,強化財稅和金融支持。強化技術交易市場線下線上全國一體化網絡建設,支持北京、上海、深圳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健全統一制度規則,建立市場行業規范。完善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考核評價機制,定期開展評估,建立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強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職能,鼓勵配備技術轉移服務專職人員,加強經費保障,開展專利申請前評估、轉化價值評估、轉化路徑設計等服務。加快在高校普及技術轉移專業課程,完善技術經理人激勵機制,打通技術經理人職稱評審通道。完善以科技創業投資為重點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制定鼓勵發展耐心資本的政策文件,針對成長期企業加大項目貸款投放力度,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