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齊衛平(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升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黨治國理政中的地位和分量。新時代十多年管黨治黨實踐開創了新局面,全黨全國人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努力建設世界最強政黨的決心和毅力,從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突破性發展中加深了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解。然而,政黨治理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情,現實中對全面從嚴治黨仍存在一些錯誤認識,習近平總書記論述全面從嚴治黨時曾多次提出必須糾正錯誤的思想認識,否則就會影響管黨治黨實踐的深入推進,阻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糾正全面從嚴治黨是“約束性管治”的錯誤認識
管黨治黨是政黨求生存、謀發展的必要舉措,缺乏管理的政黨必然軟弱渙散,使政黨組織成為烏合之眾的聚合。作為組織化程度最高的社會團體,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是凝聚政黨力量的載體,政黨力量依賴組織化的行動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有兩個顯著特質: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導,以嚴密紀律為組織規制。這兩個特質在建黨時就得到體現,黨的一大通過的第一個決議,黨的二大制定的第一部黨章,都鮮明體現了思想指導和組織規制相統一。這就決定了管黨治黨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實踐遵循。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表明:黨的組織化程度取決于自身治理水平。政黨組織化一方面通過紀律和規制來體現,另一方面必須依靠有效的治理來實現。由此可見,政黨規制的過程就是政黨治理的過程,有效治理的過程就是加深政黨組織化程度的過程。
黨的歷史文獻較多使用“黨的建設”表達“管黨治黨”的意思。20世紀末,隨著“治理”概念的廣泛使用,“政黨治理”也成為理論研究中經常涉及的學術話題。從詞義上理解,“建設”和“治理”的具體內涵不同,概念上有區別。一般來說,建設更側重于目標指向,治理則更側重管理過程;建設突出使命擔當,治理突出政策實施。從語境上理解,黨的建設是目標指向與管理過程的統一,黨的建設過程就是黨的治理過程。因此,“黨的建設”與“黨的治理”不是對峙的兩個概念,一定程度上只是使用語境的不同。從概念上對二者進行辨析,對正確理解全面從嚴治黨很有必要?,F實中有一個錯誤認識需要糾正,即有些同志受“管”和“治”字義的認知局限,往往把全面從嚴治黨理解為被動、消極的舉措,機械地認為被管就是受限制,被治就是有問題,受管受治就沒有了自由。這樣認識全面從嚴治黨是機械的、片面的。
誠然,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問題導向,對影響黨的事業發展的一切有害的東西加以堅決糾正和整治,無疑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任務,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全面從嚴治黨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方面,就是賡續革命傳統、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彰顯黨內正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是更好促進事業的發展?!秉h中央強調黨的建設必須揚清激濁和扶正祛邪,揭示的就是這兩個方面關系的辯證邏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糾正全面從嚴治黨是“約束性管治”的被動消極舉措的錯誤認識。
糾正全面從嚴治黨“主要是管干部”的錯誤認識
在黨嚴密的組織體系中,干部是一個重要群體。黨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在黨的事業發展中,干部始終都是重要的力量。
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從嚴治吏。干部管好了、治好了,黨的事業發展壯大就有可靠保證。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從嚴治吏不能簡單理解為管黨治黨就是管干部、治干部,把黨的建設局限于某個群體。我們黨由10027.1萬黨員組成,是一個整體性的組織存在。與干部相對應的普通黨員是“絕大多數”,作為“關鍵少數”的干部雖然也是一支比較龐大的隊伍,但對全黨來說畢竟只是很小的部分?!瓣P鍵”不能代表全體,“少數”不能涵蓋多數。對黨的事業來說,干部的“決定因素”只有通過發揮“絕大多數”普通黨員的作用才能實現。全面從嚴治黨主要以干部為重點,這里說的“主要”不能理解為“只是”?,F實中存在這樣的錯誤認識,認為黨內很多問題主要發生在干部身上,普通黨員不掌握權力,全面從嚴治黨只要管住干部就行了,與“絕大多數”的普通黨員關系不大。這是片面的、錯誤的認識,容易把全面從嚴治黨理解為只是干部的事情,使普通黨員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當作全面從嚴治黨的“旁觀者”“局外人”。這樣的錯誤認識不加以糾正,全面從嚴治黨將難以深入推進。
全面從嚴治黨不是只針對黨內哪個層級、哪些群體,它沒有特指性的范圍,“‘全面’就是管全黨、治全黨”。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通過黨的整體來體現的,黨的組織化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把所有黨員集合成為一個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相統一”。全面從嚴治黨是所有黨員肩負的重大政治任務,干部必須忠誠擔當、履職盡責,普通黨員必須身在其中。只有糾正全面從嚴治黨“主要是管干部”的錯誤認識,才能使全黨樹立把黨建設成為一整塊“堅硬鋼鐵”的統一意志,激勵全體黨員增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主動,強化從嚴管黨治黨的行動自覺。
糾正全面從嚴治黨“過嚴”的錯誤認識
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的顯著成績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歸結到一點就是實現了管黨治黨從“寬松軟”向“嚴緊硬”的轉變?!皣雷之旑^”和“實字托底”相輔相成,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鮮明的實踐特征。管黨治黨從嚴不是口號,落實“嚴”就要做到“實”,“實”托的是“嚴”的底,“嚴”走的是“實”的路。中國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嚴”和“實”是全面從嚴治黨“講認真”的核心要求與鮮明特質。
有些同志認為,我們黨經歷一百多年錘煉已經完全成熟了,長期執政取得卓越成就,基礎很穩固了,地位很牢固了,這樣從嚴管黨治黨沒有必要。還有的同志認為,全面從嚴治黨“管得太細”甚至“小題大做”?!艾F在,黨內有些同志感到不適應,有的說要求太嚴,管得太死,束縛了手腳;有的說黨員、干部也有七情六欲,管黨治黨應‘人性化’;有的說都去抓管黨治黨,經濟社會發展沒精力抓了。說來說去,就是希望松一點、寬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這些情況說明必須進一步糾正對從嚴管黨治黨的錯誤認識。全面從嚴治黨“過嚴”的錯誤認識容易使一些黨員、干部產生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甚至產生疲勞厭戰的情緒,認為多做多錯,甚至“躺平”、不作為不擔當,阻礙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
全面從嚴治黨不存在“過嚴”的問題,只有越來越嚴。實踐證明,寬寬松松是管不好黨的,懶懶散散是治不好黨的。如果管黨治黨不嚴不實,加強黨的建設就會落空,嚴明的紀律和規矩就只是擺擺樣子,剛性的制度就成為虛置的條文。這樣的現象過去有,現實中依然存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著力解決這個問題,以“嚴”和“實”的韌勁譜寫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篇章。
糾正全面從嚴治黨是“務虛”的錯誤認識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打鐵必須自身硬,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前提是黨自身過硬,全面從嚴治黨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奠定基礎和提供支撐。
現實中對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錯誤認識是把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割裂,片面地認為抓黨的中心工作發展經濟就是務實,抓黨的建設是務虛,管黨治黨不能發展生產力。在這樣的錯誤認識下,管黨治黨受到有意無意地忽略,有的黨員、干部認為抓業務工作能出政績,黨建工作可有可無;有的口頭上表示重視黨建工作,實際又是另一回事;有的想到時抓抓黨建,工作一忙就不問不管;有的只顧本職工作,視黨建工作為與己無關的分外事。正因存在這些錯誤認識,黨的建設中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結果、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熱熱鬧鬧卻效果不佳,甚至出現黨的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兩張皮”的現象。
視全面從嚴治黨為務虛是完全錯誤的。首先,黨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工作,本身也是一項業務工作,有實際的工作要求和具體的工作任務,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對立起來本身就不合邏輯。其次,政治作為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發展經濟不講政治就會迷失方向、脫離正確的軌道,加強黨的建設正是為經濟發展始終堅持正確方向提供政治保證。再次,廣大黨員、干部在各條戰線上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從嚴治黨激發了他們為國家建設作貢獻的積極性,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勁動力。最后,通過黨建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助于團結人民群眾,營造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事實證明,看似“潛績”的黨建工作也是一種生產力,通過加強黨的建設轉化為推動發展的“顯績”效能,蘊含著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價值。因此,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把黨的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全面從嚴治黨之所以不是務虛,不僅在于它具有服務黨的中心工作的作用,更在于它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管黨治黨的直接目的是把黨建設好,但根本目的是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正確理解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真正弄懂“實”和“虛”的道理,深刻認識管黨治黨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