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祖國大地銘刻抗日英雄的名字
首頁> 理論頻道> 黨建政治 > 正文

祖國大地銘刻抗日英雄的名字

來源:《紅旗文稿》2025-08-10 09:56

  作者:胡雨晗(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令人景仰的英雄,他們以非凡的勇氣、卓越的智慧和偉大犧牲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無數英雄志士以赤膽忠心、保家衛國的熱血擔當和血戰到底的大無畏勇氣,在中華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這些英雄的名字和事跡永載史冊,被刻進紀念碑塔、寫進城市街道、融入山川河流。每一個以英雄之名命名的紅色地標,都定格了一段難忘的抗戰記憶,穿越時空、書寫了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在抗日戰爭歷史上矗立了一座座不朽豐碑。

  一、日月同輝、山川永駐,抗日英雄群體輝映華夏大地

  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的中國軍隊中涌現出眾多的英雄群體。盡管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刻印在中華大地上的抗戰地標,默默講述著人民英雄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抗戰故事,歌頌著在那段崢嶸歲月里抗戰英雄們的偉大功績。

  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高高聳立,銘刻八路軍浴血抗戰的英雄壯舉。獅腦山作為百團大戰關鍵戰場,見證了共產黨人血戰日寇的壯烈史詩。在山西陽泉市郊區的獅腦山主峰上,高聳著“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象征著人民英雄不畏強暴、威武不屈、抗擊外敵的抗戰精神。1940年8月,為粉碎侵華日軍“囚籠政策”、遏制國民黨頑固派的妥協投降逆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后出動105個團、約40萬兵力,在長達25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了一場以破壞正太路交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的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獅腦山因其扼守正太鐵路要道的地理優勢,成為關乎百團大戰勝敗的關鍵所在。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和14團在旅長陳錫聯指揮下,頑強地堅守獅腦山,血拼七天七夜,敵人的轟炸機成群結隊低空掃射,重炮轟鳴將整座山炸得如同翻滾的浪濤,戰斗空前慘烈。有的戰士彈盡糧絕后抱著敵人一起滾下山崖,有的在生命最后一刻還緊握刺刀,牢牢守住了獅腦山,成功掌握了整個戰場的主動權,沉重打擊了日寇囂張氣焰,打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極大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斗志。1941年8月,為報復八路軍,日軍調集7萬余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以為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靖宇山”靜臥白山黑水之間,銘記東北抗聯艱苦斗爭的不朽傳奇。在吉林通化渾江東岸,有一座不起眼的山峰。山上坐落著楊靖宇烈士陵園和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向世人講述著東北抗聯這支英雄部隊的豐功偉績。九一八事變后,日寇入侵,國難當頭。面對國民黨“不抵抗政策”,中國共產黨連續發表抗日宣言和決議,在東北加緊發動群眾,號召全民族武裝抗日。在我們黨的領導下,一支英勇的部隊在孤懸敵后的東北抗日戰場,與侵略者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戰斗。他們用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對抗坦克,用凍僵的手指攥緊手榴彈,克服千難萬險,堅持同日偽軍戰斗,最終發展成一支擁有11個軍、3萬余人的鐵血之師——東北抗日聯軍,這是在白山黑水間堅持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險惡的一支英雄部隊。抗聯部隊以深山密林為屏障,僅憑簡陋裝備,以“一拖二拉三快”的游擊戰術,頑強抗擊擁有航空火力與現代軍備的入侵之敵,與日軍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東北抗聯與黨中央失去聯系,補給嚴重不足,但抗聯將士們以生命和信念,在長白山冰天雪地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與敵人苦戰14年,完成了超越人類極限的頑強抗爭,以90%的自身傷亡率,牽制了大量日軍,書寫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極為壯烈的游擊戰奇跡。1938年10月,以東北抗聯五軍一師婦女團教導員冷云為首的八名抗日女戰士,被日寇圍困于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邊。為掩護大部隊突圍,她們毅然放棄渡河,主動吸引火力。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八名女戰士毫不畏懼,寧死也不做俘虜!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僅13歲。壁立千仞的懸崖、洶涌澎湃的河水,見證了抗戰女英雄面對敵人時的大義凜然和視死如歸。

  英雄的劉老莊連,用血肉身軀鑄豐碑。在江蘇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有一座“82烈士紀念館”,是為了紀念新四軍劉老莊連犧牲的烈士而建。1943年3月,日軍第17師團糾集1600余名日偽軍,對江蘇淮海抗日根據地發起“鐵壁合圍”,企圖一舉殲滅新四軍主力。新四軍3師7旅19團2營4連臨危受命,肩負起掩護淮海區黨政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的重任。3月18日凌晨,日偽軍完成對劉老莊的合圍,炮火如雨點般落下,騎兵如潮水般沖來。80名戰士在連長白思才和指導員李云鵬的指揮下,退守交通溝,用簡陋的武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炮彈炸飛了泥土,硝煙遮住了視線,戰士們耳朵被震得嗡嗡作響,但他們眼神依然堅定、熾熱。子彈打光了,他們抽出刺刀沖向敵人;刺刀彎了,他們掄起槍托狠狠砸下;槍托碎了,他們操起小鍬劈砍;小鍬斷了,他們掐住敵人咽喉;雙手受傷了,他們用牙齒撕咬……12小時的血戰,82位勇士無一退縮,他們用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攻勢。為了不讓敵人從我方獲得有用信息,白思才在戰斗中高喊:“燒掉文件,誓死不降!”他身先士卒,直到犧牲生命的最后一刻。李云鵬揮舞刺刀,沖鋒在前,最終壯烈殉國。戰后,日軍仔細清點了血泊中新四軍人數,發現與他們1600多精兵殊死決戰了幾乎一天的,竟不過是新四軍一個80多人的連隊。新四軍3師7旅將該連命名為“劉老莊連”,從那一刻起,劉老莊這個小村莊永遠寫入中華民族抗戰史。

  中國軍隊的抗日戰爭歷史是光榮而厚重的。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叫囂,面對裝備精良和窮兇極惡的日軍,中國軍隊的英雄們像一座座巍巍昆侖屹立祖國大地,他們站在最前列,沖在最前線,成為中國抗戰的脊梁。

  二、軍人之魂、國之干城,抗日名將甘灑熱血衛中華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殉國高級將領,是千千萬萬抗日將士的杰出代表。他們挺膺擔當,出生入死,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

  從“一個人”到“一座城”,人與城永享不朽榮光。山西省左權縣,原稱遼縣。1942年9月,為紀念在此殉國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易名為“左權縣”。左權將軍是八路軍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這座小縣城也因左權將軍而聞名四海。1942年5月,日軍糾集3萬余兵力,分5路向八路軍總部進行報復性“大掃蕩”。八路軍總部、中央北方局機關和北方局黨校的幾千名干部都處在日軍包圍之中,情況十分緊急。22日,總部決定由左權指揮兩個團在東西兩頭阻擊,掩護各機關分開突圍。他率機關干部隊伍越過日軍三道封鎖線,于25日早到達十字嶺后,日軍突然包抄襲擊,企圖切斷總部撤退轉移通道。但左權早有準備,搶先把政治部的警衛連擺在谷口的兩邊山脊上,給日軍以迎頭痛擊。日軍見包抄襲擊不成,就加強正面的進攻,飛機大炮漫山轟擊。在這危險時刻,左權一邊組織部隊掩護機關人員突出山口,一邊堅守陣地,檢查總部各機關轉移情況。25日中午,當總部機關突破重圍后,他又發現管文件箱的同志還沒有趕上隊伍,立即命令身邊的警衛員把他們找回來,并一直在陣地上堅持掩護最后一批人沖出包圍圈。不幸的是,一顆炮彈落在他的身邊爆炸,彈片擊中他的頭部,左權當即犧牲,時年37歲。周恩來同志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賦詩悼念:“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太行浩氣傳千古,革命精神永流傳。以左權將軍為代表的英雄的事跡,彰顯了偉大抗戰精神、太行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繼承英雄遺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兩位鐵血儒將,兩所特色學校。戴安瀾、彭雪楓是兩位能文善武的鐵血儒將。他們為國捐軀后,為銘記他們的英雄壯舉,政府和有關人士籌建了“安瀾紀念職業學校”,把彭雪楓生前倡導創辦的“淮北中學”更名為“雪楓中學”。戴安瀾是國民革命軍200師少將師長,1942年3月,他在入緬抗擊日軍前,曾在家信中寫道:“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他帶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同古保衛戰是中國軍隊入緬抗日的重要一戰,戰斗打得極為艱辛。200師上下誓死御敵,歷時12天,打退敵人20余次沖鋒,打死打傷敵人四千余人,俘敵四百余人。然而撤退時,日軍繞后偷襲,戴安瀾在戰斗中腹部中槍,傷勢極重,為了盡快率部突圍,用草木灰簡單止血后,繼續行軍至一處寺廟時,傷口已糜爛穿孔,傷勢過重犧牲,時年38歲。國民政府追認戴安瀾為中將。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1944年,日軍集中50多萬兵力,發動侵華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豫湘桂戰役。彭雪楓受令率領新四軍第四師為主攻部隊,收復津浦路以西地區。8月30日晚,新四軍第四師越過津浦路向西挺進,在短短10天內,就接連粉碎日偽軍2000多人的跟蹤“掃蕩”,并連克敵軍多處據點。9月11日拂曉,在河南省夏邑縣八里莊,彭雪楓下令對敵發起總攻,在迫擊炮和機槍火力掩護下,很快就突破了敵人的防御陣地。激戰最后階段,彭雪楓命令騎兵團對逃跑的敵軍進行截擊,就在這時,一顆流彈擊中彭雪楓的胸口,年僅37歲的彭雪楓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彭雪楓將軍,“英明永存,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為國犧牲,滿懷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2009年9月10日,彭雪楓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三位抗日名將,三條北京街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著名高級將領。三位英雄犧牲后,北京的三條街道以英雄們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們的不朽功勛。佟麟閣路原名南溝沿大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宣武門內地區;趙登禹路原名北溝沿(白塔寺東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中北部;張自忠路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是“平安大道”的一段。佟麟閣路上的銅懷表,反射著太陽的光輝,仿佛英雄從未離去,他早已融進這片深愛的土地。懷表上的時間定格在1937年7月28日14:30,這是抗日英雄佟麟閣將軍犧牲的時間。佟麟閣是治兵有方的抗戰將領,在喜峰口戰役痛擊敵寇。他說:“麟閣若不身先士卒,你們可把我綁至天安門前,挖我雙眼,割我雙耳。”“七七事變”爆發后,佟麟閣頂著連天炮火在南苑與日寇激戰,腿部受傷仍不下戰場,最終因頭部受傷于7月28日壯烈犧牲,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殉國的首位高級將領,年僅45歲。在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宛平城東側不遠處,有一座烈士墓,這里長眠著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第一位師長——趙登禹。1933年3月11日夜,趙登禹帶傷率領將士突襲日軍。將士們抽出紅纓大刀英勇殺敵,摧毀敵炮18門,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勝,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自此,“大刀隊”名震天下。1937年,音樂家麥新以大刀隊的事跡為原型,譜寫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遍了全國,成為振奮民族精神、爭取民族解放的號角。“七七事變”后,趙登禹率部頑強抵抗,守衛北平城外的南苑。在日軍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陣地失守后,趙登禹奉命帶領部隊后撤,途中遭到日軍伏擊,壯烈殉國,年僅39歲。張自忠,國民革命軍上將,1940年5月,日軍發動棗宜會戰,張自忠部遭日寇包圍,他誓死血戰到底,最終身中數彈不幸犧牲,年僅49歲。臨終前,他留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的遺言。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2009年,張自忠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周恩來同志稱贊他:“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抗日民眾英雄事跡名垂青史

  中國人民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這是全民族的抗戰,也是全民族的勝利,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參與其中,他們的名字同樣銘刻在祖國大地上,不會被人們遺忘。

  中國紅嫂、和平母親。在山東臨沂市沂南縣和平廣場,有一座“中國紅嫂和平母親”的百米塑像,雕塑生動再現了紅嫂明德英救助八路軍傷員的感人故事。抗日戰爭爆發后,明德英受共產黨和八路軍堅持抗戰、一切為了民眾的實際行動感召,主動救助八路軍戰士。1941年,一名八路軍小戰士被敵人追捕,明德英冒著生命危險將其保護藏匿起來,看到這名戰士生命垂危,明德英毅然將自己乳汁滴到戰士嘴里,將小戰士救活,并精心照顧他至康復回隊。后來,作家劉知俠據此創作短篇小說《紅嫂》,明德英也被稱作“沂蒙紅嫂第一人”。

  歸國華僑、巾幗不讓須眉。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烈士陵園,矗立著一尊躍馬提槍、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塑像。她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印尼歸僑李林烈士。李林自幼僑居印度尼西亞,1929年回到祖國后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3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李林堅決要求上前線殺敵。1940年4月,日偽軍集中1.2萬兵力,對晉綏邊區進行“掃蕩”。為了掩護機關和群眾突圍,她率騎兵連勇猛沖殺,將日偽軍引開,自己卻被圍困于小郭家村蔭涼山頂。在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后,仍英勇抗擊,斃傷日偽軍6人。被日偽軍包圍后,她寧死不屈,把最后一發子彈留給自己,飲彈自盡,壯烈犧牲。李林犧牲時年僅二十四歲,腹中還懷有三個多月的胎兒。周恩來曾稱她為“中國的貞德”,賀龍亦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執筆為矛、用生命書寫人間正義。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有一條路叫“達夫路”,是以“筆尖戰士”郁達夫之名命名的。作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郁達夫輾轉浙東、皖南抗日前線,以戰地記者身份記錄中國軍民的不屈抗爭。1938年末,他遠赴新加坡,發表了大量支持抗日和分析國內外形勢的文章,極大鼓舞了海外華僑抗戰的士氣。新加坡淪陷后,郁達夫化名“趙廉”流亡至蘇門答臘。他開辦酒廠作為掩護,繼續從事抗日工作。一次偶然的意外,暴露了他會說日語,日本占領軍隨即強迫他擔任翻譯。在當翻譯期間,他暗中幫助和營救了不少當地人和華僑,并獲悉了日本憲兵部許多秘密和罪行,這些情報成為戰后審判日軍罪行的重要證據。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郁達夫遭日本憲兵秘密殺害,終年49歲。他的名字,不僅銘刻在中國文學史上,更鐫刻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碑上。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不斷奮勇前行的強大動力。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前行,我們要銘記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緬懷英雄,最好的方式是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當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讓英雄精神在新時代高揚起來,凝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

[ 責編:趙宇 ]
閱讀剩余全文(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提高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二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的堵點,引領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
2025-08-15 15:58
面對“內卷”困局,平臺經濟已經走到了必須轉型的十字路口,而轉型的主題詞應該是“創新”和“價值”,它們是平臺企業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回溯黨的來時路,展望黨的新征程,我們需要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5-07-02 09:25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創新涌現、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我國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調整發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關鍵在于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糧食政策創設與制度創新,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政府抓糧有動力。
2025-03-26 16:25
在當前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方向。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機構、人才、設施等創新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城市的創新及發展,既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
2025-03-18 09:13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進機會公平、打破利益藩籬,讓維護社會正義的機制更加完善,持續性地疏浚社會成員上升發展流動渠道,確保每個個體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2025-03-03 10:49
契合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格局,適應Z世代擁抱變革、表達活躍、實踐奮進的代際特征,以更鮮活的話語、多元的樣態實現有效觸達,彰顯理論的生命力與引領力,是做好新時代理論傳播的應有之義。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正在通過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更新、重組,生產關系、生產制度重塑,成為最具潛力、帶動力和深刻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經過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經濟學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應該是在科學決定氣候目標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而不是將經濟考慮凌駕于科學之上,由經濟學決定溫升應該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數字絲路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數字絲路貿易的偉大實踐正在使古老的絲路煥發出新的光輝。
2024-10-10 1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關系學科建設顯著加強,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建設路徑都更加明確,要求更加清晰,學科建設明顯提速,突出體現在學術創新、實踐支撐、人才培養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學科建設涵蓋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大量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也是由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共同推進著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的城鎮化進程。
2024-10-03 09:55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9-19 11: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智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助力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網絡梗”越來越成為網絡空間講好正能量故事的優良載體。加強“梗能力”建設,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量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4-08-06 10:17
與“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恰恰相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將具有高碳匯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當中,實施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