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濮端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院長、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在這場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中,中國人民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戰斗力,孕育形成了偉大抗戰精神。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偉大實踐中的集中呈現,具有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永恒價值,必須倍加珍惜、持續弘揚。
偉大斗爭需要偉大精神
偉大斗爭鑄就偉大精神
在抗日戰爭這場偉大斗爭中,中國人民譜寫了彪炳千秋的抗爭史詩,熔鑄了震古爍今的偉大抗戰精神。偉大抗戰精神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源自中華兒女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面升華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中華兒女的浴血奮戰孕育了偉大抗戰精神。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妄圖通過大規模侵華戰爭“滅亡中國、絕我族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生存、民族復興、人類正義,率先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日本侵略者憑借國力和軍力優勢,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面對野蠻殘暴的侵略行徑,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全體中華兒女共赴國難,凝聚起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打敗了窮兇極惡的侵略者,徹底粉碎了其殖民奴役中國的罪惡圖謀。偉大抗戰精神就孕育形成于這場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斗爭之中,激勵中國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
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面升華催生了偉大抗戰精神。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關鍵就在于中華民族精神為我們提供了生生不息、奮斗進取的強大動力。五千多年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風貌,歷來崇尚“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大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一次次被打斷,在一次次抗爭中,中華民族逐漸覺醒,中華民族精神不斷升華。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將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推向了新高度,催生了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偉大抗戰精神??梢哉f,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山河光復,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升華和生動彰顯。
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激揚了偉大抗戰精神。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堅持從政治上把握方向、大勢、全局,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領導和推動了全民族抗戰的興起和發展;積極倡導、有力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泛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抗日力量;旗幟鮮明提出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率領廣大黨員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堅持戰斗在抗日戰爭的最前線。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堅強領導和中流砥柱作用,激發出中國人民無窮的創造力和戰斗力,振奮了全民族的精神面貌,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
偉大抗戰精神
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边@是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抵御外侮的鮮明精神標識,也是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持久抗戰的強大精神動力。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習近平主席指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形成了全民族救亡運動的巨大政治力量。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提出武裝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最大限度團結了全民族全社會力量?!八娜f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形成了包括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等在內的全民族抗戰局面,出現了無數可歌可泣、彪炳史冊的愛國壯舉,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厚愛國情懷??谷諔馉幍耐耆珓倮?,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也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在民族危亡之際,“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信念。面對日本侵略者,“誓死不當亡國奴”的全體同胞挺起民族脊梁,前赴后繼,共赴國難,筑成打不破的銅墻鐵壁,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邦^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睏罹赣顗蚜覡奚?,敵人殘忍地將其剖腹,發現他的腸胃中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在與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斗爭中,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御外侮,付出極大的犧牲,中國軍民傷亡總數3500萬以上,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書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華民族歷來具有敢于斗爭、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在極端艱苦困難的條件下,從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再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中國人民堅持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從視死如歸、戰斗到底的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到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的新四軍“劉老莊連”,從寧死不屈、壯烈殉國的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到孤軍奮戰、拼死抵抗的國民黨軍“八百壯士”,中國人民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威武不屈、英勇殺敵,以血肉之軀筑起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堅決捍衛了民族獨立與民族尊嚴。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亡國論”“速勝論”等論調粉墨登場。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科學預判戰爭形勢與發展走向,鮮明提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一重要論斷,更加堅定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血戰到底的決心意志。全體中華兒女懷著必勝信念,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戰場,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三大方針,領導根據地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并開展強有力的反投降斗爭,同國民黨頑固派反共反人民的活動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在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堅定信念支撐下,中國軍民抗敵十四年之久,最終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
在偉大抗戰精神激勵下
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時空變幻,精神不朽。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一場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的“接力跑”,要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奮進力量,凝心聚力、迎難而上,不斷奪取事業發展新勝利。
不斷增強永遠跟黨走的高度自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成為中國人民在風雨來襲時最可靠的主心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黨的領導直接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更好凝聚起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
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團結一心,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鋼鐵長城。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結著中華民族矢志復興的歷史夙愿,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只有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能夢想成真。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繼承發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涵養“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深厚情懷,讓“民族復興、人人有責”成為時代最強音。
不斷增強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自強不息歷來是中華民族鮮明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文明賡續傳承的力量源泉。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以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意志戰斗到底,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中華民族長期奮斗的歷史延續,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實踐。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增強志氣、骨氣、底氣,匯聚起砥礪前行、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力量,續寫中華民族發展新輝煌。
不斷增強敢于斗爭的風骨品質。為奪取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中國人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也只有在斗爭中才能不斷開創新局面。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發揚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