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國云(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岳陽市基地主任)
近年來,在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指引下,湖南理工學院主動扛起“守護一江碧水”的使命擔當,通過凝聚綠色發展共識、構建綠色學科體系、打造產教融合生態圈三大核心路徑,推動高校智力資源與區域綠色發展同頻共振,書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地方高校答卷。
思政引領:構建沉浸式綠色育人體系。學校構建“課堂+現場+聯盟”三位一體的思政教育模式,將長江岸線修復、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鮮活案例融入思政課程。學校開設“行走的思政課”,組織學生赴岳陽市君山區華龍碼頭生態修復示范區、“守護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陳館等實地研學,深化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知;聘請巡護員、環保志愿者、展陳館負責人擔任實踐導師,構建“雙師型”生態育人共同體。目前,學校已培育10余支學生環保志愿團隊,100余場濕地保護宣講覆蓋沿江社區,提出的生態修復法律建議被岳陽市人大采納,形成了“理論教學—實踐體驗—社會服務”的閉環育人鏈條。
學科重構:打造立體化綠色學科集群。圍繞湖南“4+4”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岳陽“1+3+X”現代化產業體系,學校以“水—土—能—生”多維治理為軸線,重構學科生態,撤銷傳統高耗能關聯專業,新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等學科方向,綠色學科占比顯著提升。例如,化工學科緊密對接中石油化工產業鏈延伸、綠色發展需求,形成了化工分離工程、精細有機化工等多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建成了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與分離關鍵技術”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9個省級科研創新平臺,擁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湖南省綠色化工產業學院等10個國家級、省級教學平臺;法學學科構建了“生態環境法治方向”課程群,將長江禁漁執法、洞庭湖濕地保護等52個真實案例融入“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堂。此外,學校還通過承辦湖南省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等,不斷推動綠色學科與區域需求深度耦合。
產教融合:鍛造綠色發展創新引擎。學校踐行“企業出題、高校解題”理念,深度整合校內外資源,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首先,堅持“走出去”。出臺《湖南理工學院服務岳陽高質量發展合作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與岳陽市多個區域主體以及眾多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挖掘企業在綠色轉型、生態保護實踐中的“難點”“堵點”,精準鎖定解題方向。其次,扎實“沉下去”。實施一個專家帶領一個團隊服務一個項目的“三個一”工程,組織35支科研團隊參與岳陽“1+3+X”現代化產業體系、80余名科研人員深入產業園區調研企業科技需求、50余位教師派駐市內科技型企業擔任科技特派專家,針對綠色能源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助力企業優化可再生能源應用方案。再次,主動“融進去”。引導教師踴躍參與洞庭實驗室和湘江實驗室建設,緊扣綠色發展主題,推動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