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 洋
近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參觀,一塊展板令人動容:1942年,日寇“掃蕩”,又逢大旱,軍民遭遇糧荒,很多百姓以樹葉充饑。晉察冀軍區(qū)為此下達“樹葉訓令”:部隊所有伙食單位必須到15里以外采摘樹葉,村莊附近的樹葉要留給群眾吃。邊區(qū)部隊嚴格執(zhí)行命令,寧可自己餓肚子,也不與民爭食,最終贏得了民心,渡過了難關。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鐵的紀律是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保證。更要看到,“樹葉訓令”絕非簡單的令行禁止,而是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在生死關頭的價值抉擇——革命隊伍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守護百姓活下去的權利。
由此想到另一個故事。1948年深秋,遼沈戰(zhàn)役期間,錦州鄉(xiāng)間的蘋果熟了,行軍路過的解放軍戰(zhàn)士雖然饑渴難耐,卻嚴守紀律,一個都沒有摘,“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
從“樹葉訓令”到“不吃人民的蘋果”,精神內涵一脈相承: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刻不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人民至上”早已成為共產黨人深沉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歷史昭示,鐵的紀律并非枷鎖,而是對初心的守護。堅持自我革命,恰恰是黨贏得時勢人心的關鍵。老鄉(xiāng)們目睹戰(zhàn)士“讓樹葉”“拒蘋果”,此情此景勝過任何豪言壯語。枝葉關情,讓黨的軍隊贏得了“仁義之師”的由衷贊譽。民心所向,構成了我們的事業(y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
進入新時代,“趕考”遠未結束,“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仍然存在。我們黨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guī)定,讓作風硬要求變成硬措施,讓鐵規(guī)矩長出鐵牙齒,剎住了不少過去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祛除了一些多年難以祛除的頑瘴痼疾。
“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管住“舌尖上的腐敗”“會所里的歪風”“文山會海”等一個個具體問題,實質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紀律傳統(tǒng)的時代升華——將生死考驗淬煉的自我革命精神,轉化為常態(tài)化的制度約束,其深層意義在于構建防止脫離群眾的制度屏障,解決的是“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根本命題。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當前,“四風”問題仍有反彈回潮、隱形變異的情形,印證了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復雜性,也凸顯了堅持自我革命、嚴明紀律規(guī)矩的極端重要性。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就是對黨員干部紀律作風的再檢閱、再提升,是對黨員干部思想理論的再教育、再武裝,進一步推動紀律從外部約束轉向內在自覺。通過這種持續(xù)的、徹底的、觸及靈魂的自我革命,我們黨才能始終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民心如鏡,照見政黨的本色;民心如秤,稱量執(zhí)政的根基。從“讓樹葉”的抉擇,到“拒蘋果”的自律,再到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制度革新,都是對初心的再淬煉、對民心的再凝聚。當所有的紀律準繩都指向“為了人民”的原點,收獲的必是億萬群眾團結奮斗的磅礴偉力。這偉力曾支撐我們穿越戰(zhàn)爭烽火,也必將護航民族復興征程。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讓紀律之樹常青,讓民心之基永固。這是百年大黨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更是面向未來的根本底氣。(張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