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安娜
作為應對復雜局面、推進各項工作不可或缺的硬素質,問題意識深刻體現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與勇于擔當的負責任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新征程上,黨員干部必須具備敏銳發現問題的能力、清醒正視問題的態度以及自覺解決問題的行動力,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與有效性。
面對問題的態度,如同一面鏡子,既體現黨員干部思想覺悟,也映照其膽識、氣魄與胸懷。出了問題并不可怕,真正令人擔憂的是無視問題的存在,甚至采取掩蓋、回避的態度。當前,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下,大多數黨員干部能夠擔當起應有的責任,面對困難不松懈,面對問題不退縮,面對責任不逃避。同時,也有一些黨員干部缺乏問題意識,要么看不清問題的本質,要么找不準問題的關鍵;有的雖然發現了問題,但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不是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而是試圖將矛盾上交、把責任下移。這些現象,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有正視“真問題”,因而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真辦法”。
問題既是創新的起點,又是推動工作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從工作方法的角度看,問題往往表現為預期目標與現實結果之間的偏差和落差。由于現實的復雜性,工作中出現偏差、遇到問題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各類問題更加錯綜復雜,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這些問題中,既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牽一發而動全身。面對復雜的形勢任務,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只有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科學分析、深入研究,才能弄清問題的性質,找到癥結所在,不斷創新和改進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
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實踐的土壤。問題在實踐中產生,也必須通過實踐來解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僅是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也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只有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如果總是坐在辦公室里紙上談兵、閉門造車,不愿深入基層、深入實踐,那么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就只能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連問題出在哪里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說解決問題了。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處在實踐第一線,對問題的感受更為直接、真切,對情況的了解也更為詳細、透徹。黨員干部如果僅憑主觀臆斷,認為自己不了解的東西群眾也一定不了解,不愿俯身向群眾學習,就會被快速發展變化的形勢所淘汰。這樣,往往就會陷入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的困境。只有真正走進去、沉下去、融進去,深入人民群眾、深入基層一線,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勇于直面問題、深入研究問題、善于解決問題,才能破解改革發展穩定中遇到的難題,切實增強調查研究的實效性,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
正視和解決“真問題”,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政治擔當。具備這樣的政治擔當,就要涵養“聞過則喜”的胸懷和氣度,主動對標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找差距,鍛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在復雜現象中敏銳捕捉問題的關鍵癥結,把化解矛盾的過程轉化為創新治理的實踐,把破解難題的成效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動能,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在解決問題中為改革發展匯聚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