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唐愛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以下簡稱“第五卷”)深刻闡釋“兩個結合”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全方位呈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這一歷史性結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兩個結合”中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
馬克思主義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真理。但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要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要在應對時代新課題、實踐新要求中豐富和發展自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時代化才能充滿生機。在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一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律,科學回答了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重大命題,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根本途徑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做到“兩個結合”,才能不斷推動黨的理論創新,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一個結合”主要解決的是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系問題,著重破除教條主義、主觀主義。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一切從新時代的實際出發,著眼于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結合”主要解決的是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融合創新的問題,著重破除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無論是在第五卷收錄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還是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都集中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典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這一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不斷以新的實踐、新的問題激活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的飛躍不是體現在詞句的標新立異上,也不是體現在邏輯的自洽自證上,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回答實踐問題、引領實踐發展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原理性理論成果,創造了日益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舉一個例子,就可以充分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第二個結合”的典范。針對世界文明交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鑒”理論,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文明交往理論與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理念的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化解沖突,凝聚共識。”文明交流互鑒理論是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華文明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黨的理論創新規律的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途徑,深化了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學習研究闡釋第五卷,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深入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呈現的原理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