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亮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人們普遍認識到安全與發展之間存在的辨證關系,并對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特別設置專章對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戰略部署,要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在《建議》起草過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原則,其中包括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有效防范和應對可能影響現代化進程的系統性風險。這意味著要深刻領會安全和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并在發展中保障安全,在安全中加快發展,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
沒有安全,發展無從談起。發展是硬道理,但是硬發展就沒道理。人民群眾既要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還要有安全感,否則獲得感和幸福感將無從談起。如果發展的成果是一組數字的話,那么安全就好比是最前面的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如果是零的話,那么發展的一切都將“歸零”。 因此,任何不考慮安全的發展,固然可以一時風光,但是都很可能會因為突如其來的風險而把來之不易的發展果實喪失殆盡。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威脅下,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確保經濟增長和鞏固執政基礎,向疫情擴散舉手投降,甚至采取“群體免疫”的消極策略。這使復工復產被無限期推遲,疫情防控也難以有效組織,安全與發展不得不面臨“雙輸”的尷尬境地。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采取嚴格封鎖政策,看似一時安全,但卻使其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格局中陷入孤立無援和難以為繼的危險境地。
與之不同的是,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戰略,既不是一味的閉關鎖國,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和制度優勢的國家治理之路。得益于黨的全面領導,中國較早控制了疫情傳播并實現了復工復產,使中國經濟能夠在全球逆勢中強勁復蘇,社會秩序和人民生活也基本恢復常態化。這同黨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執政理念緊密相關,也同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息息相關。
高度復雜和不確定不穩定的現代社會是典型的風險社會,風險無時無刻不在,安全也無時無刻不受到威脅。在某些情況下,安全與發展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張力乃至矛盾。期望實現“零風險”或完全的安全,既是無謂和不現實的,也是有悖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的。因此,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防范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使發展始終處于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使高質量發展成為可能。
當然,發展就必然會伴隨著風險,高度重視安全不意味著不要發展,也不意味著不發生或不存在安全風險。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些地區和部門為了避責和避險而選擇一味封鎖乃至“硬核”抗疫,使人口流動和經濟發展遭受重創。在安全生產領域,也存在類似的過激政策,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就全面叫停。這樣換來的安全是暫時的和不可持續的,也會反過來對發展構成威脅。
因此,要認識到安全是貫穿于發展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的,平安中國推動的是“大安全”理念,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是持續豐富和不斷拓展的。國家安全既包括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等傳統安全,也涉及日趨嚴峻的各類非傳統安全。安全需要久久為功,唯有充分認識到安全的無處不在和無所不包,在發展的各個環節和時段都充分重視安全,才能確保發展過程中的安全和安全保障下的發展。
在發展中保障安全,至關重要的是要做好安全監管和風險預判,提高駕馭風險的執政本領和防范風險的執政能力。目前在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等領域,還存在不出事不重視,出事以后才重視的現象。但是,這種“救火員”一樣的“事后補救”,卻導致安全工作“按下葫蘆浮起瓢”,往往導致安全生產的代價過高,反復“交學費”的問題頻頻出現。因此,在確保安全方面要加強和完善風險預警機制,補齊公共衛生等重點領域的短板,做到未雨綢繆和防患于未然,避免安全風險發生時措手不及和難以補救。
實現發展和安全的有效統籌,就是要實現兼顧安全的高質量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初期,安全與發展之間可能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發展導致的安全風險如影隨形。但是,當發展到了一定時候,特別是得益于技術進步和治理能力提升,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就可能跨過“拐點”,實現相得益彰和交相輝映的互補關系。比如,環境庫茲涅茲曲線就刻畫了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之間這種非線性關系。類似地,機動車保有量和道路交通事故率之間也存在這種非線性關系。因此,加快推動安全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跨過“拐點”,使安全與發展可以攜手并進,是未來“十四五”時期和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15年中需要重點考慮的關鍵課題。
相關閱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全面把握“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亮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趨勢,高質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民生建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重在釋放內需潛力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智能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年規劃:“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農民主體權益,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前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全面認識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演變和內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實施“四個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金融開放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拓全球合作新局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上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造新型城鄉關系,實現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感悟“四史”內涵與厚植“三愛”情懷相統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著力實體經濟需要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新特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指明方向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文化強國,三個維度加強多層次文明對話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運用大數據加強疫情防控“五大治理”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兩業”融合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供需兩側統籌兼顧,擴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相對貧困削減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