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助理研究員 魏伊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立足我國當前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應對外在沖擊的“權宜之計”,而是變革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我國經濟長效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計。
構建新發展格局,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意義。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與此同時,也和世界一道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使我國發展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化挑戰為機遇。《建議》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在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把握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又一階段性成果。從長遠發展規劃來看,“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這個階段的主題。這一重大戰略決策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是應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的合理舉措、是發揮我國大國經濟優勢的內在要求,對賦能經濟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構建新發展格局,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主攻方向。
新發展格局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的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內需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打造完整的國內需求體系,充分挖掘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使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更多更好地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進行良性循環,充分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對拉動經濟發展的潛力,從而加快新發展格局形成的步伐。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戰略布局。我國當前和今后經濟運行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換句話說,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不是國內沒有需求或是需求不足,而是人民群眾的需求變了,供給產品的種類、質量、服務卻跟不上。因此,必須牢牢抓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科技創新驅動供給端不斷提升,滿足國內多樣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有機結合,利用高質量、多樣化的供給體系助力內需增長,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動態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躍升,從而形成高效的國內大循環市場。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關起國門封閉運行,而是以國內循環為基礎,通過發揮我國巨大的內需潛力,聯通國內國際兩大市場,更好利用兩種資源,實現更高質量的持續發展。國內大循環能夠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堅實的保障,通過借助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吸引世界市場資源,推動對外開放合作,打造國內外優勢互補平臺,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互動合作,最后反哺國內大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實現更高水平、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扎實精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需要久久為功。各地區各級部門應當堅持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結合地區實際和優勢,積極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實施,扎實精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要堅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加速提高科技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牽引力,隨著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條件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依靠創新驅動來實現持續發展。要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權中發揮關鍵作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全方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依托國內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打造科技、教育、產業相互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推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持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能。
第二,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當代中國的發展問題,就其本質而言也是改革問題。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必須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當前,隨著中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關鍵階段,改革也面臨著新的任務,必須創新改革思維、運用新的改革辦法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通影響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各類堵點障礙,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打造規范有序、運行高效、充分開放、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涌流,激發新發展格局的潛力。
第三,要堅持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發展大本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遭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打擊,其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必須抓緊完善對外開放的政策舉措,而不是封閉國門、切斷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聯系。要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共建,暢通雙循環,助力全球經濟朝著開放型方向建設。同時,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形成更加緊密穩定、互利共贏的國際經濟循環體系,促進各國共享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和成果。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中國自身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充分考慮經濟全球化和外部環境變化所作出的戰略抉擇,是事關國內外發展全局的深層變革。著眼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階段,我們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相關閱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全面把握“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亮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趨勢,高質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民生建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重在釋放內需潛力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智能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年規劃:“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農民主體權益,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前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全面認識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演變和內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實施“四個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金融開放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拓全球合作新局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上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造新型城鄉關系,實現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感悟“四史”內涵與厚植“三愛”情懷相統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著力實體經濟需要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